瀚海書院“疫情防控”社會實踐團隊志願者孟祥祥在蘭陵縣代村參與疫情防控工作
瀚海書院“疫情防控”社會實踐團隊志願者杜志浩參與嘉祥縣疫情防控流調工作
臨沂市蘭陵縣向城鎮團委向學校寄來感謝信
瀚海書院 “尋訪非遺匠人”社會實踐團隊師生尋訪非遺傳承人王濤
瀚海書院 “尋訪非遺匠人”社會實踐團隊學生體驗多層刻紙文化
非遺傳承人吳立波向學生們講解臨淄的傳拓曆史
非遺傳承人吳立波指導學生們體驗瓦當拓制技法
瀚海書院 “尋訪非遺匠人”社會實踐團隊師生尋訪非遺傳承人張秀峰
非遺傳承人張秀峰向學生們展示锔瓷技藝
瀚海書院“脫貧先鋒”社會觀察團采訪沂水“脫貧先鋒”張都金
7月20日至8月22日,瀚海書院開展“我和我的家鄉”大學生返鄉社會實踐活動。活動分為“投身社區服務,助力疫情防控”“尋訪非遺故事,振興鄉村文化”“尋訪‘脫貧先鋒’助力鄉村振興”3個主題,瀚海書院組成“疫情防控”社會實踐團隊、“尋訪非遺匠人”社會實踐團隊、“脫貧先鋒”社會觀察團3支分隊,共80餘名志願者參加了此次社會實踐活動。
投身社區服務,助力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社會實踐團隊的志願者主動到家鄉社區、村(居)委會報到,通過力所能及的方式參與社區服務與疫情防控工作。
在疫情防控志願服務過程中,學生志願者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有的化身為嚴防死守的守門員,協助做好社區(村居)出入口人員核酸檢測、掃碼登記、測量體溫工作;有的化身為疫情排查的登記員,對外出返鄉人員、外地來鄉人員等各類人員進行詢問登記,并做好信息彙總上報工作;有的化身為科學防疫的消毒員,每天定時穿梭于樓宇街巷,協助社區做好環境消殺、引導垃圾分類、清理環境衛生。據統計,瀚海書院共有50餘名青年志願者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累計志願服務800餘工時。
廣大團員青年充分發揮青年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把責任扛在肩上,築起一道疫情防控的青春長城,為共同打好疫情防控攻堅戰貢獻青春力量,用實際行動诠釋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
尋訪非遺故事,振興鄉村文化
“尋訪非遺匠人”社會實踐團隊師生來到淄博市臨淄區開展“尋訪非遺故事,振興鄉村文化”社會實踐活動,尋訪非遺傳承人王濤、吳立波、張秀峰。
非遺傳承人王濤精于刻紙、工筆畫、攝影等專業文化創作,現任淄博古都刻紙藝術研究院總經理兼設計師、威海鐵槎山書畫院名譽院長,淄博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多層刻紙傳承人。王濤為實踐團隊師生介紹了淄博多層刻紙文化的曆史淵源和操作技巧,指導師生體驗刻紙過程,幫助師生更好地了解多層刻紙文化。非遺項目古器物拓制技藝傳承人、中國文物學會青銅器修複專家、中國傳統工藝大師吳立波為實踐團學生們系統解說了臨淄的傳拓曆史,詳細講解了瓦當拓制技法,重點示範了怎樣保護傳拓器物,從選紙、上紙、撲墨等步驟一步步詳細解說。尋訪過程中,學生們認真聽,仔細看,按照吳老師的指點,有條不紊地制作拓片,一張張精美的拓片從學生們手中拓出。非遺項目藝峰锔瓷技藝傳承人張秀峰向學生們展示了傳統锔瓷技藝,一件件受損的瓷器,在他的手下枯木逢春,再次綻放藝術的魅力。
通過非遺傳承人的講述和實踐,學生們了解了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魅力,深刻感受了傳統文化和匠心精神的力量,激發了民族自豪感,堅定了文化自信。
尋訪“脫貧先鋒” 助力鄉村振興
“脫貧先鋒”社會觀察團赴沂水縣夏蔚鎮朱家坪村開展 “尋訪‘脫貧先鋒’助力鄉村振興”專項調研活動,專程尋訪“沂水好青年”張都金。
通過訪談,學生們了解到,在張都金任職村支書的10年間,整合資金積極推進村莊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打水井、建水池、拉水管,徹底解決了村莊吃水難、灌溉難的問題。此外,他還摸索實現了把黨支部建在合作社的黨建工作模式,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工作模式,不斷加強黨支部的領導核心作用,通過強化農技培訓、加強技術指導、拓寬銷售渠道等方法,帶領村民在蜜桃、闆栗種植方面探索實現農村集約化經營路子,促進村集體經濟的向好發展。他積極籌建朱家坪村“暖心食堂”,為村中70歲以上老人免費提供午餐,并為身體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門。張都金作為一名中共黨員,積極發揮黨員先鋒作用,長期資助兩個孩子,參與幫扶孤寡老人和貧困學生30多個村50餘人,走訪慰問10多個鄉鎮的孤寡老人90餘人次,每年至少集中走訪4次。
走訪中,張都金向學生們分享了他最喜歡的書——《習近平在福建》,并勉勵學生們作為當代大學生要向習近平總書記學習,勇于拼搏,甘于奉獻。學生們表示,學習“脫貧先鋒”的追夢故事備受鼓舞,要以張都金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勇于擔當,甘于奉獻,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向上、向善的青春正能量,為祖國的發展多做貢獻。
瀚海書院 “我和我的家鄉”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運用體驗式、沉浸式、研讨式學習教育方式,利用家鄉特色資源,實現在“訪”中“學”,在“學”中“行”,在“行”中“悟”,使學生們在實踐中深刻認識到家鄉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扶持,離不開家鄉人民的奮鬥。作為青年學生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為家鄉的建設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責任編輯 曹立堃)